這陣子以來,忙自己的私事,處理很多別人的公事,甚至都把網誌關閉了,倒是一件事情,想要在這裡記錄一下,無論如何,很多年以後不管我走到哪裡,再翻開網誌,我會憶起這樁生命的小感動……
* * * *
接觸文學推廣與出版工作,是我到文化局以後新的業務,想起自己年少高中時代,也一度是文藝少年,記得當年曾參加各種新詩、散文、小說創作,三十歲以前都還夢想寫中篇小說投稿聯合報,寫了兩屆,都因為太沒耐性無疾而終,想不到十幾年以後的現在,我竟然再度與當年的興趣接軌,真是不可思議!
基於業務性質,我見到當年的偶像作家,周夢蝶、李昂、凌彿、張曉風、向陽…..,許多前輩大師,以及新一代吳鈞堯、許榮哲、顏艾琳、蔡詩萍…等等作家風采,同時也見識許多坊間著名出版商各家風格與文化。
我不再接觸文學領域已經很久了,多年以來,我屏棄自認為是「無病呻吟」的言情文章,而專研禪學佛法與繪畫,對於文學的感動早已不再,如今再度接觸這個領域,有種特別的感覺,其中一件事情….很令我感動,為這片詳和的文人淨土而感到無比溫暖。
說起遠景出版社,我首先聯想到的是「倪匡科幻小說」,小時候我可是這部小說的死忠迷,少說也讀過二十幾部了吧,一直到大學以後就再也沒碰遠景的書了(大學參加佛學社以後,好像把高中的文藝歲月都淬洗掉了),而這個小故事與遠景有關的。
前陣子業務單位有一個文化叢書出版案,這個案子共有五個廠商來投標,遠景是其中之一。當天,遠景負責人很早就來了,我很訝異老闆是一位氣質優雅,看起來端莊賢淑的年輕女士,遠景不是很早期的出版社嗎?怎麼老闆娘看起來如此年輕。其他四家出版公司都是好幾個人員出席,簡報的人也都伶牙俐齒,看起來非常精鍊有活力,而唯有遠景由老闆娘單槍匹馬前來競標。
競標的場合其實較勁意味很濃的,每家廠商無不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與臨場應變能力,當然事前計畫書的研擬也是重要關鍵。我好幾次在這種評審會議中負責按鈴控制時間,我每次都會偷偷放水給廠商多點時間發揮,我覺得廠商準備那麼多卻不讓他們講完實在太殘忍了。
那次的標案來了幾位知名作家擔任評審,廠商們競爭相當激烈,也都十分優秀,最後得標者是遠景,我覺得有些驚訝,說真的,我覺得在場其他廠商水準都很高,得標的廠商唯一表現最特別的,應該是簡報者那種誠懇、真實、以及計畫書撰寫細膩吧!我有個很奇怪的直覺,心裡想:這些作家們是不是心腸都很好,才把機會讓給看起來有點柔弱的遠景老闆娘呢?
不久以後,我恍然大悟,對於先前的直覺似乎有點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