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酌  

文學創作在離群索居中進行,迫使他人的話語和我們的話語沉默下來。我們面對面跟我們自己握手言和,努力諦聽我們真正的心聲,並把它表達出來,而不是交談!

那些年可以說是幸福的。我上下求索,滿以為已安排好我的一生,既溫馨又有尊嚴。時不時參與愉快的事情,讀些既輕鬆又嚴肅認真的東西,尤其不要寫得太多,跟朋友維持情感,對每日的交際保持清醒的頭腦,既善於交際又不十分著重,獻給私人的多於獻給公眾的。

 

把最精美最親切的部份,把內心自我的花朵恰到好處地留給智力與情感的溫存交流,留給青春的最後年華,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風雅文人。~普魯斯特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天堂創作部份截景, 未完成)

" 我是個會做夢,愛做夢,又挺能做夢的人..."哈~真得是如此, 最近突然發現, 我做夢的功力更厲害了, 可得好好再來讀一讀達賴喇嘛說過的話了.......

許久沒在自己的部落格寫文章了,自從把無名網站的文章轉過來之後, 這兩年約莫寫了幾篇文章而已 ,  而且大部分文章也都隱藏起來. 近來做了一些夢 , 使我想起曾經在這裡寫過的這篇文章, 也因為這篇文章, 開始讓我有再寫網誌的興趣....我知道有許多朋友的網誌都很精彩的, 旅行的, 健康的, 生活的, 藝文的........首先我想, 該去逛逛這些精彩部落格吧,錯過的與沒錯過的... 時間它永遠都不會太晚! .....   蘇菲

 

X     X    X


最近畫天堂鳥作品, 經常畫到半夜三四點才就寢,入睡之後總是做了許多夢,尤其近來連續多日夢到不同的遊樂塲去玩, 過程驚險刺激又懸疑,真是不可思議 !

我是個會做夢,愛作夢,又挺能做夢的人!!做夢最快樂的一件事, 就是夢見自己會飛, 真得飛在天上,穿越高山與城市屋頂,心中只要想要降落到哪裡,就會到哪裡,那實在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
有時候我也會夢見自己有神通力,可以用念力起旋風讓東西懸空, 這並不表示是我成天想縫想孔想這些神通的事情,但為什麼會做這種夢, 我後來在醫學百科找到答案.

無論如何, 我的夢境鮮少有悲傷恐懼, 多半是愉悅快樂, 即使在夢境中遇到艱難的事情, 我都會在夢中致力解決克服, 有趣的是, 我每次在夢境中若遇到險境, 夢裡我都會告訴自己 : 這不過是一塲夢而已 !!


 
           ( 達賴喇嘛祝福西藏人民2009年)

世人景仰的達賴喇嘛近日來到台灣, 這位尊貴的上師也是我的灌頂上師之ㄧ, 他的許多著作皆令人讀之如智慧法雨降淋, 澆息不少熱惱, 我尤其喜歡讀他的一本著作 " 快樂 " !

關於夢境, 達賴喇嘛曾寫過ㄧ本書 " 心與夢的解析" , 他表示 : 睡眠、夢境與死亡的課題,這些都是令科學家與禪修者專注探索的主題,也是所有人類的共通經歷。儘管心理學發軔百餘年(若上溯自一八七九年),然而這些課題仍然帶著神秘感與奇幻感。佛法對於心的深入解析,正好彌補了西方科學家的缺憾。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

如果說聲音是連結一個人外在世界的介面, 那麼我想.....圖像一定是連結內在世界的導引...........

X X X

很多時候當我們靜心下來回顧走過的一些事情,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與時間、地點的連結,不難察覺其中交織重疊的巧妙性,無論結果悲是喜,無疑地,結果的呈現與一件創作品無分無別,最後的你,若以「圖解美學」的心來返顧走來的路,心中必然滿滿無有罣愛!

近來我參與了昔日臺藝同學的聯展,老實說,我對這種畫展不是非常期待,我比較在意的是作品完成了沒有,我的每件作品,其實是我一段時期的心路歷程,當作品完成的時候,表示那段時間的故事應該劃下句點。有趣的是,越到作品提交時間,我越覺得許多地方應該修改,即使一點色調的改變,一個走圖的呈現。 

 

一個人千萬不要太執著於完美,你將發現那是一種無止盡的貪婪與欲求,而你完全無法走到! 




 
                                        ( 本次畫展 作品之一 ) 


同學告訴我,系主任稍早環顧展場時,停留在我「天堂」作品前面說:這個不錯!頓時我頭上現出一個光環,想想我今年藝研所大夢有系主任加持,那可不是要「美夢成真」啦!  

系主 任林兆藏 老師過去是我們的複媒老師,那時候他還沒當上系主任,一位留學西班牙的藝術家,還記得第一天上課來到教室,我還以為是走錯教室的油漆工,他總是穿著一條髒兮兮的牛仔褲一件白色汗衫,身上總是沾有一些油彩顏料,成天抽著煙,真是打破一般人對於浪漫藝術家的印象。可別看他的外表如此,他可是學校裡擁有許多粉絲的黃金單身貴族。兆藏老師評畫非常不留情,從頭到尾不會有一句好話,但我從前很喜歡蹲在他的身邊看他罵同學的作品,很奇怪看他罵作品的同時,會有好多收穫! 
 

分享一下兆藏老師的作品!不難想像蘇菲「天堂」這件作品讓老師難得稱讚喔,風格還有點像哩! 
  
(兆藏老師的作品相當細膩典雅, 與他的外型十分不相稱, 但從他充滿哲學思考的言語中,不難察覺他心思十分細緻的一面)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

                          DSC04976  

(北海道上富良野~美瑛四季彩之丘  : 一位正在拍婚紗的攝影師 )

每次的旅行中, 讓我感興趣的通常不是美食或美景 , 為什麼 ? 美食要吃得好才算 ,  通常吃了美食看起來也不美了, 拍不得! 美景呢 ? 常常拍著美景之後, 卻無法真正解釋, 通俗的美其實隨處可見 , 相同的感覺容易取得........卻也容易忘記!

這也許是我們這種水瓶座人被人稱為 " 古怪 , 頭殼常不知在想甚麼? " 的原因吧!

是的 , 在花花的世界裡, 我們該尋找的是那份令你不會忘記的感動 , 人生可不是如此 ! 海海人生 , 有多少件事或人令你不會忘記 , 那些曾經的感動 , 相信在最後將會是一種感恩的心情

DSC04957

DSC04955

" 只要我喜歡 , 有甚麼不可以 ? ! " 這種人有兩種 , 形於外的 , 通常被冠以 " 叛逆"

而藏於內的呢 ? 那大概就稱之為 " 自由" 吧 !

真正自由的感覺, 是一種解放的感覺 , 那又是甚麼感覺呢 ?

恩 ~  我想大概就像富良野這片彩色拼布般, 綿亙無盡期的花田景象吧!

花心, 花的心 , 一個人要有花心 , 此心 非彼花心啊! 

DSC04974

(香港來的一對新人, 特地在此拍婚紗 , 是時下最流行的 旅行婚紗外拍 ! )

DSC04965

DSC04977

DSC04969

DSC04983

 

仿麗紗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437197555105  

(北海道上富良野Flower Land 花田-- 美瑛拼布四季彩之丘)

那不算拋開凡俗總之我個人也沒有甚麼太多凡俗之事就像身上長了翅膀就飛到日本北海道來了

對我們而言,到日本就像回東部老家親切而熟悉我們是這裡的常客日本已走遍東南西北我的旅行paner—老姊偏愛來日本她說這裡的文化與臺灣比較接近

儘管我偏愛遙遠的山岳城市今年還是來到這裡大地磁場不可思議當你到了一個不是你原本居住的地方你本身的磁場必然有著不一樣的調整,相同的景象也許會有著截然不同感受,因此國內與國外旅行的感覺總是不一樣

 

據說北海道是日本的鄉下地方這樣的假期委實很悠閒,久久才看見農田裡冒出幾間屋子,所到之處步調都很緩慢,少了東京的霓虹,看到的是農田和漁村的純樸風光

 

DSC04747

(大沼小沼公園   的烏鴉)

 

大小沼公園

 

烏鴉1

(登別海洋公園尼克斯  的烏鴉)

 

北海道的烏鴉真多呀!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拍這些烏鴉,牠們看起來不懼怕人類,走到哪裡都看得見牠們,彷彿隨時窺視著人類,當你正眼看牠時,牠又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甚至搔首弄姿有點賊卻也很有趣!

 

最可愛的是它啦!-------傳說中的國王企鵝以及企鵝寶寶!

國王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c17d2946eeb6af7432aa63a29819a1  

早上送人事主任到新的單位浩然敬老院。

我那天開心地說也要送她去新單位,而這些天來,我竟有著近鄉情怯,我想我比今天的任何人更期待這一天。是的,這使我想起很多年以前的廣慈歲月。

轉眼間十年已過,這十年我的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遊戲,往事如同跑馬燈一幕又一幕浮現,久違不見的長輩,依然如往悠然或傷悲坐在大廳裡,我想起從前,我讀著許多長輩的故事,也曾立誓要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記錄他們的生命。

但我終究沒有這樣做,新的生活一次又一次使我漸漸遺忘那年輕的歲月。

而我感謝生命中賜予我的不同職場閱歷,不同場域就像在不同時空中旅行,看盡著人生百態,一切悲歡離合,終究是一段又一段的樂曲。

這陣子以來,大概是對「靈魂」的認知有著不同體悟,對生命的意義開始重新檢討。那日姊妹三人聚餐依然談論著彼此生活中的問題,覺得很有趣的是,大家的問題多年來始終在一個點,原來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著唯一的課題,我們從年輕談到中年,一個人究竟要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才會快樂呢?為什麼很多時候相同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反覆出現呢?那一切的生活經驗其實都是過眼雲煙罷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面對生活經驗時,所升起的無法抗拒的----障礙痛苦吧!

一切都在於心。

生活經驗的過程沒有好壞對錯,在於自己的心所產生的抗拒。話說回來,大部分的人無法看到他人的痛苦,痛苦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姊妹三人都是人人稱羨公務員,有著「外表」穩定美好的家庭生活,工作、家庭、子女都有了,哪來這麼多痛苦煩惱呢?唯有在這般私密的談話才見到真心吧!

妹妹在最後問我:「二姊,你退休以後要做甚麼呢?」我不假思索回答:「玩遍世界各地啊!我們三個都一起去玩吧!」

是的,對我而言,這就是幸福的定義,我的人生始終在旅行,無論職場上,興趣上,思惟上…在永恆的「動中」,便是「寂靜」!這是我的人生哲學。

而我附加一句:「還要有個真正的心靈伴侶」。有趣的是姊妹也不約而同說,她們也要有個心靈伴侶!!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2  

這陣子以來,日子過得很藝術。

想想這也是我過去以來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前兩年在文化局,我多半用想的比較多,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個假日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辦活動,雖然那樣的生活也很「藝文」,但奇怪怎麼感覺自己比較像運動場上的球員,速度感、量感、以及觀眾的掌聲,就是少了那種「質感」!

而今年以來,北藝研所的畢展以及個展創作計畫,占據我整個思考空間;附加上關渡圖書館的主題書展空間規劃,也是讓我連回家都在運惟思作的功課,創作與思考占據我的腦袋與時間,也讓我感覺整天都沒睡飽似的。

說也奇怪,卻很快樂。也許,就是多了這份生活的「質感」!

有人跟我說,你這樣去北藝念書會不會太辛苦了一點?我認真想過,是有點累,尤其那種熬夜趕作業、放學後回到家已經快十一點,累到眼睛一閉五秒鐘就會呼呼睡去的時候。但是回頭再看看自己的心靈世界,心象投射出來的景象,或人或事或物,無不存在著真善美的真諦,有多少人看不見這世間的美好,而我想・・・藝術家的眼睛看得見!

我近來漸漸地把圖書館弄得較以往不一樣,一些同仁紛紛向我致意表示讚嘆,而那天一位資深老師對我深深一鞠躬,才教我動容,她說:葉小姐,你來了以後這裡變得不一樣了,以前這裡很荒涼都沒有甚麼經營,你可要待久一點喔,千萬不要調走了!老師這一席話,真是讓我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值得了。

話說回來,其實我也不覺得有多辛苦,基本上我天天「玩」得很快樂,跟一群來圖書館的小鬼玩,大家喜歡膩在我的桌子旁邊跟我胡扯瞎扯,撒嬌賴皮,有時候會安靜地在旁邊看我「創作」,嘴裡不時發出驚嘆的聲音,朝榮老師那天還跟我說:「我們做老師的經常會覺得自己工作如何如何,實際上在外面做過事的人來到學校裡來,都會覺得學校單位很單純快樂!」答對了!老師,因為這裡是孩子的單位,成人的單位總是複雜和權慾的,而孩子的單位就不同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天堂!

假期的第二天,我很舒服地倘佯在畫室裡,享受寧靜的美好時光。Line上面老朋友們傳來聚餐的訊息,大家協調著彼此可以出席的時間,在過去大家都要配合我沒有加班的時段,曾幾何時,我已經沒有時段限制了,我在Line上寫著:現在沒在文化局了,任何日期我都ok可以配合喔!大家紛紛拋來感恩涕流的圖片。

46b841d4972f92f5b30c1d31956184c5  

  

咖啡機上的咖啡沒停過,喝完再煮,煮了又喝;感受著生命裡甘甜滋味,啜飲著一次又一次的醍醐味兒,每一個場域每個人帶來的甘甜滋味不同・・・・

而醍醐味兒的感受卻相同。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延生三  

(延生系列~)

關於延生的課題,我想談的不全是愛情,一來我不是愛情專家,二來純粹兩性的關係不是我的研究主題,我想要藉由畫面詮釋如何在二元對立的--三度空間裡,去找到第四第五度空間的融合與愛。

這份愛的感覺,是創作的動機,藉由觀察、體驗、分析、判斷周遭生活的一切,融合並架構出整體畫面,在創作中調和心性,同時在心性調和中激發出對周遭一切的愛的力量。

主角是自己。畢竟「創作者擁有駕馭畫面的能力,同樣的,一個人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唯有取決於自己」。

隨時隨地,我可得檢視自己是否存在著愛的感覺,我快樂否?我自在否?在我的心裡是否有著愛的人,而這個人是否能夠賜予我力量?同樣地,我是否也等量地回饋於他?他是否因我也感到快樂自在,也擁有著與我相同的力量?

當這份愛的力量存在時,才有可能感染到周遭的一切,否則你將會發現很多事情令人感到困難、倦累,生活拖著你走,期待與不知名的恐懼隨時湧上心頭,誠然,擁有這份力量的人不太多,這需要一些淨化與清明的禪修力量才能感受的到,大部分的人即使有著伴侶,仍然為生活中一些事情煩惱著,煩惱,是所有人的通病。

也許我有這份力量,我想我有這份力量,因此在關渡的每一天,我總是感到快樂而自在,我的愛,也擴及到這些孩子,尤其是這些特殊孩子!---

圖書館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我很快記住哪些班級的老師,哪些班級的孩子,最讓我掛心也最讓我窩心的,是這些特殊孩子。

昨天上班進校門口的路上,遠遠地就看到一位經常來圖書館的小男孩,這男孩總是問我xx書在哪裡?很喜歡拿我桌面上擺的一些贈閱的期刊或DM,他每次問我書擺在哪,我告訴他到某個架上去找後,卻發現他從來沒有找到他要的書。他是個輕微自閉的小孩。這天我在路上看到他逢遇到人就向人打招呼,右邊這一位打招呼,走走走,左邊這一位也打招呼,忍不住我快步走到他旁邊,拍拍他的肩膀,說:「你怎麼沒跟我打招呼?」他馬上列顏說:「阿姨早!」我低下頭問他:「你叫甚麼名字?」他沒有看我,只是把掛在脖子上的名牌給我看,我請他唸給我聽,他講了二個字,第三個字就講不出來了,好半天才蹦出第三個字,我們兩人都開心地笑了,走著走著,已走到警衛室門口,我跟他說掰掰轉身要拿報紙,他突然走到我旁邊,小三的他頭抬得高高地說:「阿姨,你好年輕!」我心裡一愣,大部分的小孩看到衣著漂亮的大人會說「好漂亮」,第一次聽到有小朋友用「年輕」來形容的,更何況這種冷天我每天都穿紅白雪衣,活像個「客家粽」,而我開懷地跟他說「真的嗎?你覺得我很年輕嗎!謝謝你的讚美喔!」他陽光般的笑臉跟我說:「阿姨,我今天還會去圖書館!」

這是令人窩心的小畫面,我對這個每次都找不到書卻很親切有禮貌的小孩印象深刻,而另一個教人掛心的小孩就讓人擔心了。・・・

那天早上第四堂課下課以後,三年四班導師從教室那邊打電話過來問我是不是有個小孩還在圖書館裡面,我找了下看到一個小孩確實還蹲在角落看漫畫,問了名字後確定是那班的小孩,老師讓我請那小孩回教室吃飯了,我問老師那小孩可以自己走回去嗎?老師說沒問題。而我不放心小孩,尾隨他後面一段路,只見他沿著美術教室走下去走到操場那施工中的(沙池)就玩起來了,我看他又蹲又跳甚至要去拔圍在旁邊的木樁,我走過去叫他趕快回教室,他竟跟我玩捉迷藏起來,我走一步他跑一步,真是讓我氣急敗壞,他將木樁拔起來又插回去,把告示牌拆下來也插到泥土頂住木樁,自己還拍拍手說「固定了」,簡直無視於我存在,而我不善與自閉小孩對談,詞窮地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凡路過的人都問他們三年級教室在哪?我打算去教室找老師來帶小孩,好不容易遇到隔壁三年五班的孩子,還認識他,這個孩子教我要去找訓導處的老師來帶他,我請這熱心的孩子去訓導處幫忙找人過來,終於結束這場鬧劇!而已經 12點半了,早過了用餐時間。

回圖書館的路上,我心想,這孩子不會自己走回去啊!他應該是四處遊蕩的人,整個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老師怎麼說他會自己走回去呢?要是我沒跟出去,他在外頭胡逛亂逛丟掉了怎麼辦?這種事經常發生嗎?連隔壁班的孩子都知道要去找訓導處求救・・・想著想著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這個小故事令我感到帶班老師的辛苦,但似乎需要更多的細心與關照,以及更多的資源,包括兒童與兒童本身的教育延生。

我不是教育者本身,對於看到的事情於事無補,我甚至連如何與特殊生交談都不會。

而我只有忠實記錄著生活中的小故事,祝福著他們,由衷地祝福著他們而已。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花  

圖書館的窗邊有一盆蘭栽,那是換單位時前文化局送來的賀禮,我每天欣賞著它為它澆水,它使我想起新舊交替的轉戾,想起過去與現在,它屹挺的美麗與雍姿,使我想起堅忍不拔的心。

後來愛媽告訴我蘭花只能一個禮拜澆一次水,我想我差點把它淹死,我不但天天澆水,有時候乾脆整盆花拿到水龍頭旁邊淋花葉,想讓它看起來乾淨有精神一點。

這盆花包容力很強,生命力更旺盛,不但原諒我這個從來沒養過花人,我這兩天發現它還長出四個芽苞,真是讓我喜出望外,每天早上進圖書館就先去看看芽苞長大多少,雖然它成長速度渺若看不見毫釐,但我卻似乎感覺得它呼吸空氣中氧氣的喜悅,這個蘭之芽苞,使我有著生命的喜悅!

我的蘭花,象徵著我的心像世界,在這個充滿生命力量的關渡小學,我張望著心眼,每天在這旋轉的曼陀羅中,感受著旺盛的生命力。

過去,我過著相當庸碌的日子,像個旋轉的陀螺一天又一天的旋轉著,無法停下來,使勁蠻力就是想讓自己轉得再快一點,在那樣的環境中,我看到的世界表面上很遼闊,實際上卻很空乏,就像在一個喧囂的俱樂部裡,聽不見人與人之間的談話。

現在不同了,空氣裡飄盪著柔和的樂聲,孩童的聲音,是世界上最悅耳的交響樂,我喜歡我的角色位置,單純的、自由的,沒有約束,我每天可以與自己對話,與孩子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我那株蝴蝶蘭對話!

心靈純淨了,眼中看出去的世界就很美!我看到孩子們個個都很可愛,老師們也很用心優秀,熱心的愛媽;我也看到共事的幾位夥伴都很善良慈悲,賢淑優雅的明珊老師,美麗慧詰的禹婕老師,隨和又很會講冷笑話的主任,就連我那位國王校長,他那天帶著口罩說要遮醜,殊不知我看他越來越英俊瀟灑,他大概是我見過最帥的校長吧!

心靈自由了,能量就來了,早上與愛媽聊著聊著,突然覺得圖書館何不可像坊間所有的圖書館分館般多元化經營,我們興奮地討論著,想要利用中午時間,在圖書館每個月一次至二次辦些小活動,諸如電影或舞臺劇欣賞、藝術賞析與教學、小點心烹飪教學、手工皂教學……,我們想要表達的是閱讀是生活化的,可以延伸的,藉由小小活動刺激更多人對圖書館的認識與瞭解,讓大家體會到圖書館是好玩的,有趣的,多元與生活化的。

現在普遍的圖書館經營是如此,學校為何不從小讓孩子們就能體會,越講越高興,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我的高談闊論激發起愛媽的熱忱與活力,但願她們能量能夠相互激盪出火花,有朝一日這個美麗夢想一定要來實現。

生命的力量無限的,我想我的蘭花沒被我淹死都還冒出芽來了,在我這個可愛的關渡國小裡,一定會看到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發生的。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8 Fri 2012 01:16
  • 拼貼

 


拼貼藝術是什麼? What's Collage?據說立體派拼貼 (Collage) 的靈感來自畢卡索和布拉克看到巴黎街頭貼滿層層海報的牆面…,而法文Collor就是黏貼東西的意思。
  最初,畢卡索將有真實質感的物件貼黏在畫布上,企圖打破二度平面的繪畫,制造空間虛實的視覺效果。沒想到後來有助於延伸發展出”新”的繪畫創作材料、技巧和理念。
  拼貼藝術的技巧「拼貼」一辭源於法文coller(膠黏,to stick),在英文中,它是動詞也是名詞:作拼貼,即是將紙張、布片或其他材料貼在一個二度的平面上,創作出一件拼貼作品。
  畢卡索創作出第一件精致的拼貼,即1912年的「有藤椅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他在畫布上黏了一片印有藤編圖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畫布上畫出藤編圖案。從此模糊了藝術中真實與幻象的區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達的藝術家們更豐富「拼貼」概念,不論是文字片語、殘缺圖片、大量制作的廣告印刷品、報紙雜志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動手剪貼都可以成爲很好的材料。
  事實上,拼貼的手法多元化,不僅僅在創作的顔色、肌理和質感上有變化,其中遊戲的性格和反諷的趣味,非現實的重組和敘述手法,後來都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和觀念
  另外,拼貼是一種比較隨性的一種表現,它可以是不具任何意義的,自己覺得不錯就行了。拼貼的材料幾乎是沒有限制的,只要找的到的東西都可以。拼貼完成的作品,用來作裝飾品,可能比較適當,因爲挂著別人看不懂的東西,然而拼貼做的月曆,感覺也是不錯,利用幾塊木板的組合,再隨手塗鴉即可完成。
  拼貼藝術代表畫家 Painters畢卡
  布拉克
  理查‧漢米爾頓
  (Richard Hamilton)
  大衛‧哈克尼

  (David Hockney)
  
Raoul Hausmann
  馬克斯‧恩格斯特

  (Max Ernst)
  約翰‧哈特費爾得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李錫奇本位淬鋒-12 複合媒材 2010 160x90cm  


主持人:楊識宏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客座教授)  

與談人:  

曲德益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關渡美術館館長)  

李錫奇 (2009年獲總統府敦聘為國策顧問)  

莊普    (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薛保瑕 (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專任教授) 
 

楊:抽象藝術整個繪畫美學或形式類型裡面,它是兩大支柱之一,不論是美學或創作類型,它一直都存在,因為是根本的東西。講到抽象因為它好像沒有一個參考系數、參考系譜,到底它是在畫什麼東西,好像是隨便畫都行。具象的東西有可參考的對象,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要再現這個對象物,太方便了,手機、數位相機或者錄像機,英文叫做representation 再現,我們眼睛看到的外在東西其實很容易。抽象藝術家其實是在表現內在、更龐大的一個世界,每個藝術家的生活體驗、情感、思想,而且是不為人知、潛意識的部分。 
 

我用文字來解釋抽象。語言是思想溝通的工具,繪畫也是種情感思想溝通的工具。寫實的或具象的東西,它像是名詞,是個很具體的,但是抽象是形容詞,你講不出來,無以名之。抽象繪畫想要表達的就是無可名之,無法具體的用形或色傳達的一種感覺吧。所以它的感覺很重要。法國的哲學家Bergson認為直覺比這種敘述或理論強個10幾倍。 
 

當然我剛講裡面有視覺的邏輯,但那可以另外開一堂課,我們今天簡單講。每個藝術家在抽象藝術的創作裡面,是有個人的取向。有些藝術家著重在形構繪畫元素裡面的色彩,有些注重筆觸,有的藝術家純粹是提供一個形式,這個形式是個視覺的形式,就說給視覺經驗有個想像空間,或是開拓你從未看到過的視覺。西方抽象繪畫通常比較接近理性的那條路,因為藝術跟科學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是比較感性的,當然是不能一刀兩斷劃分的。像西方的抽象繪畫大師Frank Stella,20幾歲就畫black white, 當時提出那種形式,幾乎影響了後來的minimal art,他有句名言就是,繪畫就是繪畫,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there is nothing behind the canvas.  這跟我們東方比較有隔閡,像陶淵明說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西方就會說採菊東籬下,怎麼會看到南山?中國人不來這一套,是比較宏觀的、綜合性的、歸納式的,西方是比較分析式的,這影響到它的思想背景、意識型態,影響到他們在表達內心思想的時候就很不一樣。具體的,像裸體、畫風景,有個參考的東西,比較能夠拿捏那個標準,但抽象真的要看個人體驗和美學背景。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中國抽象畫代表: 趙無極  的作品)

抽象畫的精隨在於探索「非視覺視覺化」(visualization of the non-visible)的過程。照法國評論家蘇福(Michel Seuphor)的定義:「抽象作品裡的形象無法辨識為何物,也不反映生活環境的事實。」繪畫中的色彩、線條、空間構成了一個造型世界。 

甚麼是抽象繪畫「非視覺」的內涵?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藝術的精神性』裡描述為一種精神,由藝術家從內在經驗感應而生。 
 

「非視覺視覺化」應為一種情感召喚下的表現,而非僅是一種物質的描寫。 

延續這種觀點,美國藝術家波洛克(Jaackson Polloc)的滴畫被評論家以空間感性的角度來解讀,材料的自動效果被詮釋成情緒狀態。 
 

1950年代後期葛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所提出的「晚期現代主義」,排除了抽象主義的情感取向,唯有排除本質因素包括人文敘述、心理情緒、宇宙猜想,抽象繪畫才有前進到完美的可能。 
 

以一個採用繪畫性在抽象形態的創作者來說,作品脫離感性卻難以想像。 

英國藝評家里德(Sir Herbrt Read)視之為「一種純粹心裡自動作用,誘發深藏在潛意識的象徵層次」,其目的在釋放內在的壓迫與需求。
 

我個人則認同後者里德的說法,我想即使作品簡化至「極簡主義」的風格,安迪沃荷的「噴泉」,其仍象徵更深的含意與解讀。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夢迴西藏- 2008 )

我是個熱愛音樂的人,憑良心說----喜愛遠超過繪畫。從小,我立志當音樂家,我喜歡彈鋼琴,小時候家裡小孩多,那個時代也不流行讓小孩學鋼琴,我都彈「紙鋼琴」,嘴裡哼著旋律代替鋼琴的聲音。一台「紙鋼琴」,也讓我無師自通彈完了小朋友拜爾鋼琴上集,因此,當我小學外婆說服媽媽讓我真正學琴時,我第三堂課就已快彈完拜爾上下集了。
 

我這麼愛彈琴,一直到念大學都還動念想轉音樂系,而我自然沒有豐厚的音樂底子,當然想歸想而已,倒是有了經濟能力後前前後後買了二台鋼琴。
 

「為什麼愛音樂卻走入美術系」?! 我想起曾經一位朋友這樣問我。  

我想了想回答他:「音樂家想了二十年都當不了……那不如當美術家好了。」  

朋友聽了哈哈大笑。
 

這是我學畫的緣起,比起北藝研所同學那種對繪畫的狂熱,我似乎略遜一籌。 

而坦白說,當我拿起畫筆之後,彈鋼琴的手似乎漸漸停止了,繪畫之於心靈的釋放或挑釁,我覺得比音樂強悍很多,一曲令人感傷的旋律,音樂停止時,心靈也不再浮動,而一件繪畫作品卻能夠把心裡內心底層的潛意識盡掏出來,作品完成時,畫中的旋律並未停止,反之是永久的呈現。


(米羅 - 小丑的化妝舞會 )
 

就像一幅畫掛在牆上,你當下看到它便能產生愉悅的感覺,這種感覺能讓你記憶中的各種旋律一齊出現………就像聽一曲交響樂。 

康丁斯基的作品總是洋溢著音樂的旋律,他說:「物像於繪畫不但不必要,有時反而會妨礙純粹的鑑賞」。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