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丹 雕塑系列)

近來不知道甚麼原因, 這篇文章被大量點閱中,急速上升近150次點閱, 就好像有位老師對大家說: 各位同學, 今天的回家作業就是到蘇菲網誌去看那篇羅丹與卡蜜兒的文章,  要寫關於三角關係的報告..............

三角關係?! 我今天正好聽見一個關於婚外情的故事, 這個婚外情發生於十八年前, 想不到在十八年後有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我並沒有想要披露這個故事(但是我覺得很值得寫, 假以時日用另一個篇章來寫), 是的, 這個婚外情故事闡揚著 " 寬恕 "的本義, 人生的旅途 , 我們多麼需要寬恕力量, 寬恕別人的同時, 也寬恕了自己.       而世界隨之改變! 

 

重啟本文,  想要讓更多人思考這個問題, 我相信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面臨著類似的情境, 如果故事的主角是你, 你又會如何面對? 

(其實若是我, 無論我是第一者,第二者, 第三者, 我大概會是那種拔腿就落跑的人吧!.......你呢?)

 

X           X        X  

近來沈浸西洋現代美術史的故事裡面,  連秋颱略島造成宜蘭水災也是這兩天才知道 , 

大雨澎勃使我想起曾經看過一部電影 " 羅丹的情人" (又譯羅丹與卡蜜兒) , 裡頭有一個畫面令我印象深刻 , 這個畫面十分揪心 : 卡蜜兒因為與羅丹愛情撕裂及至崩潰 , 他在屋內淒厲嚎哭 , 屋外下著大雨 , 而羅丹在黑暗雨中佇立 , 靜靜地聽著卡蜜兒的叫囂 ............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
三大支柱。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

 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米開朗基羅作品 大衛)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

 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游于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 

 



                                                        ( 沈思者  羅丹)
《沈思者》象徵偉大詩人但丁,羅丹自己,甚至整個人類,是羅丹生前耗費巨大心力塑造的作品,堪稱羅丹個人藝術和整個雕塑史上的里程碑。《沈思者》是一個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左手握拳,右手扶頭,面孔昂起作思索狀,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為題,象徵人類的啟蒙時代。原本被預定放在《地獄之門》的門頂上,後來獨立出來,被放大三倍,約有2高。1917年,巴黎人在為羅丹舉行葬禮時,把《沈思者》安置在他靈柩安息處,充分表達對藝術家不朽藝術業績的崇敬

                                        (沈思者最初是置放於地獄門之上)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等被放大,獨立城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地獄之門)是羅丹終其一生未完成的作品,是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建館計畫的一部分,創作的靈感來自于但丁的《神曲》。


 羅丹和卡蜜兒相識於1883年。卡蜜兒經老師波舍的引薦,成為羅丹第一個女助手。那年羅丹43歲,卡蜜兒19歲。

 『青銅時代』先後在布魯塞爾及巴黎展出,因過於逼真,被輿論誣指為以實體澆模鑄成,迫使巴黎沙龍在展出幾天後將其撤除。『施洗者約翰』則獲得1880年沙龍雕塑第三名。接者他受法國政府委託雕製『地獄之門』,開始創作的黃金時期。也在這個時候,卡蜜兒進入他的生命。......


(吻  羅丹作品)

 此後15年,卡蜜兒成了羅丹工作上、生活上的親密伙伴,她是他的助手、學生,然後是模特兒、情婦。


(達尼亞 羅丹以卡蜜兒為模特兒完成; (大理石)匍匐稍帶扭曲的少女身軀,象徵著永遠的背負。)

 卡蜜兒與羅丹的戀情展開後,她和羅丹的長年女伴蘿絲即有了嚴重衝突。羅丹愛卡蜜兒,卻無法忘懷曾伴他度過貧苦歲月的蘿絲。 
 蘿絲是羅丹24歲時結識的一位女工,以後兩人同居,她服侍他、照顧他,在他最窮困時幫忙賺錢養家。但他只當她是一位伴侶、一個管家,不願與他結婚,不讓他們的兒子冠姓『羅丹』,不帶他出席公開聚會。即使後來羅丹飛黃騰達,她也未得到應有的地位。
 


(最後的羅絲  羅丹)

 直到1917年,羅丹為了自己死後蘿絲能獲得政府的照顧,才和她結婚。當時羅丹已經兩次中風,身體狀況非常差。更不幸的是婚後兩個禮拜蘿絲便因為肺炎而過世,比羅丹還早了九個月。

 從羅丹和兩個女人的交往,可看出他的感情是自私的,他需要情慾,卻不願被婚約家庭所束縛。然而從他選擇蘿絲,仍可見到這個人的良知與道義。

 離開羅丹,就創作的獨立性和自由度來說,對卡蜜兒應是有利的。初期她的確曾積極地工作。但是離開羅丹等於脫離了藝術社交圈,沒有買主,沒有經濟支援,很快便陷入貧窮和孤獨。雖然羅丹嘗試想幫助她,但愛已轉變成怨恨,摯友成了仇敵,一個美麗的靈魂正從絕望走向崩潰之懸崖。
 




(委身  卡蜜兒作品)

(卡蜜兒作品總是表現出天真無邪)

1906年開始,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外出、不進食、搗毀所有作品,
並攻擊來訪的人,完全瘋了。之後,
19133月被送入精神病院,卡蜜兒也自此遠離了她苦難的愛情和藝術,孤獨空虛地荒度過後半生,直至1943年逝世。

 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躁鬱症一樣,屬於精神疾病中的『精神病』(psychosis),它們的症狀較嚴重,病人的思考、知覺和言行都明顯脫離現實,遺傳學、神經生理學,神經化學的研究顯示『精神病』的生物因素比心理因素來得重要。

 據說,卡蜜兒得的是“被害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 persecutory type),她認為羅丹設計陷害她,逼她無法在藝術界立足。還說鄰居、朋友、模特兒,甚至搬運工人都是羅丹派來的。進精神病院後,她曾對弟弟保羅Paul Claudel,法國劇作家,詩人和成功的外交家。曾經到過中國。),說別的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都要害她,給她下毒,而這些也是羅丹暗中指使的

 她還曾求助過她家隔壁的一位醫生Michaux,信是這樣寫的——

 Michaux 醫生您好
也許您不記得我了,我是您以前的鄰居,也是您過去的病人—克 勞岱 小姐。我是在 1913 3 13 日被送進來這個瘋人收容所的,也許永遠都不可能離開了。我承受如此可怕的痛苦已五年多,快六年了。…

我不知道可否請求您,以作為一位醫生的影響力來幫助我?不管怎樣,如果我終究無法重獲自由的話,我希望能轉到Salpetriere Sainte-Anne,或是轉到一般醫院,以便您能來看我,檢查我的健康情形
我在這裏,有人每個月給我 150 法朗。請您來看看我是如何被對待,或許您真的有必要來一趟,因為我媽媽完全不管我;家人對我的痛苦也從來不聞不問;也因此,這裏的人總是可以對我為所欲為。這樣的遺棄方式實在太恐怖,我只能努力去克服那個幾乎要把我吃掉的悲傷。

 她寫給弟弟保羅的信:“我夢想回去童年的那個家,保羅啊!我很遺憾你卻把錢花在瘋人院。用這些錢,我可以做許多美麗的雕塑,過一種甜蜜的生活。我常哭泣,究竟還要關多久?我現在大概已經七十七或七十八歲了吧?有時候,我仿佛可以在空氣中聞到泥土的香味,即使只是一絲絲泥土味,都足以讓我沉醉
我常希望每天早晨可以起來自由奔跑,但事實上,我卻只能窩在這個陰暗的斗室。骯髒和污濁的空氣幾乎要了我的命。工作人員還指著我,互相詢問說:‘她幾歲了啊?她怎麼這麼躁動啊?’不時用兩隻髒兮兮的手摳這房門呢。保羅啊!你知道嗎?你把你姐姐丟到了地獄裏。”

本世紀初,精神科治療還不是很發達。雖然當時精神分析正熱門,但精神分析對『精神病』幫助不大。它們是腦子的病,需要生物學治療。  

 精神科的生物治療,如胰島素昏迷治療(這是一種危險而落後的治療方式,現已被淘汰),電痙治療都是30年代後期發明的,而抗精神病藥物更要到1950年以後才慢慢發展出來。  

 所以那個時代治療精神病只能把病人關在精神病院中,予以心理治療及環境治療。病人往往一住數十年,甚至老死其中。當時的精神病院都很大,有的還住了上萬人。

 卡蜜兒假如生於現代,或許就不會在精神病院中耗盡三十年光陰了。
 


(成熟  卡蜜兒 ;
被世人解讀為卡蜜兒對於羅丹的背棄,在情感滿是傷痕之下所創作出來的作品。)
 


以乞求的姿態跪在地上全裸的年輕女子被視為卡蜜兒化身,神情哀悽地懇求羅丹回頭。
而中間那名表情呆滯,頭也不回的老人正是羅丹的化身,他身後那位宛如女巫的老女人正是羅丹的妻子。在卡蜜兒的眼中,羅丹的妻子正如身後那一襲被風吹揚的斗蓬,那樣的可怕、張揚,將她的真愛給帶走。而羅丹垂垂老矣,豪無自主力地一昧跟隨,不顧心碎苦苦哀求的卡蜜兒。

 十九世界末法國民風仍很保守,卡蜜兒以一介女流在男性主導的藝術界奮鬥,本非易事,而其『情婦』的身份更使她飽受家庭、社會的壓力。情感上,她獻出全部的愛,卻無法贏得羅丹的選擇;藝術上,她才華出眾,卻揮不掉羅丹的陰影。最後更是山窮水盡,精神崩潰。  

                           

                                             (羅丹與卡蜜兒)

 

 


                                             (年老的卡蜜兒)

                        X             X                  X

 

關於外遇、婚外情、三角戀情這類的問題,許多人總以社會道德規範的尺度來評論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並不這麼想! 
 

乍看之下故事中的卡蜜兒是個悲慘的人,我們看她情感付出這麼多,卻淪落進瘋人院的下場;羅丹看起來是個負心漢,但另一個聲音卻讚揚他有情有義選擇了羅絲;而羅絲一位默默靜守自己卑微的身份地位傳統女子,是最後贏得他生命中唯一男人抉擇的贏家! 
 

我們總是在故事的結局時來論斷一切事情的對錯,卻忽略了當下三角習題中的每個主角內心的煎熬。當今這種三角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兩個人的愛情世界中無論結合或分離都會經過一段磨合期,中間也許經過個性相處或者第三者介入,如果因為第三者的介入而影響原來的二人感情,事實上也正說明原來彼此的兩人在個性相融上並不適合,婚前如此,婚後亦然,只是婚後架設在更嚴謹的傳統規範之下! 
 

星雲大師的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曾經我有一位學佛的朋友在婚姻上亮起了紅燈,她十分迷惑地請教星雲大師是否可以選擇離婚這條路,星雲大師回答他:如過是一樁不好的姻緣,為什麼要留戀,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主人,你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來改變創造!
 

沒有嚐過苦茶的滋味不會瞭解它有多苦,就如同沒有走過三角戀情不能體會三者之間糾葛難奈不分的情愫,我經常不會對陷於婚姻問題的朋友表達自己的建議,我總是會反問她:你這樣做快樂嗎?你覺得值得嗎?如果是,你就繼續走下去吧!如果不是,你應該改變!改變的過程也許很痛苦,我願意陪伴你! 
 

很多時候的很多問題,旁觀者真的無法瞭解當事者複雜的情緒,千萬不要下太多論斷,或者過多的批評,也許我們都應該學習做個擁有慈悲與智慧的人,用這樣的心眼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人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