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研究榮格夢的理論解析以及藏傳佛教的夢瑜珈 , 頗有覺受, 回頭看這一篇文章倍感相印。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生活中的經歷所生起的感知總能影響後面的旅程,所牽連的潛意識活動像漣漪般投射在夢境中, 了解夢境將更了解自己。
榮格說:生活就像在遊戲。
多麼迷人的生活境界 , 重啟這篇文章, 爾後或許來連載關於夢境研究與實踐的心得。
(我想這便是我個人在部落格書寫最大的利益了)
X X X
(原文刊載 2017)
最近讀榮格「夢的世界」這本書,書中一些迷人的文字頗使人有所啟發,曾經說過我是個會做夢愛作夢的人 , 也在部落格中發表過「達賴喇嘛談心與夢的解析」這篇文章,再看此書,心裡有著無限激盪。
我不是要寫這本書的心得,事實上我像床頭書般一天看一點,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看了一個多月也不過看到三分之二,談不上「研讀」,只能說瀏覽,倒是看了這本書,使我差不多要變成「作夢達人」,我做夢的次數比往常還要密集,內容精彩,每個夢境都讓我增長許多智慧。
榮格漫長的一生,奉獻給了夢的智慧。沒有人能懷疑他在當代所造成的重大影響。今天,如果潛意識這個主題已較為人所熟知,許多人也承認潛意識是不容否認的真實,我們還得大大感謝榮格的感染力(influence)。
甚麼是感染力,榮格在一個樹林旁的湖濱跟他的年輕外孫包曼說:「主流裡頭,一片汙濁,必須清除某些東西才行。然後,出現了一道支流,一道非常清新潔淨的水。我們看到這一道清新純淨的水匯入汙濁主流的圖像,形成了一種極為特別的圖案,是的…這就是【感染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甚麼是感染力?每個人所接受的感染力應該都不一樣,有很多人是沒感覺的,有些人有了感覺很快也就消失,因此,我覺得感染力來自於「內化」的力量,若是沒有經過自我內化的轉變,感染力也不過是午後的一陣雨罷了。
榮格有一些語錄頗令人深思,比如他說:
「若你理解黑暗,它就會抓住你。
它臨到你頭上,就像夜晚有藍色的影子和閃爍的無數星星。
當你開始理解黑暗,沉默與和平就會來到你頭上。
只有那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
通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夜晚、玄秘,你會變得簡單。
你準備像其他人一樣入睡千年。」
這番話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相信許多人與我有相同的感覺!
理解黑暗之前真是一條漫長的路啊!在佛家來講就是「修行」,其實不需要套宗教詞彙,每個人內心深處本具有向光的本質,就像植物的向陽,因為那才會使人感到心胸豁達與快樂。
我喜歡快樂的人生,一個人活著若是沒有快樂的感覺,那活著有甚麼意義。
因此,思維的力量變得很重要,想通了自然一切就能順暢。
「創造不是來自智力,而是來自源於內在需要的遊戲本能。
創造性頭腦與它所鍾愛的對像玩耍。」 (榮格)
關於榮格,還有一個指標是讓我非常雀躍的,他說生活就像「遊戲」!
榮格更老的時候,大多時間都待在他波林根的塔樓理,他閉關思考,寫作、雕刻、作夢,或許更重要的是在嬉戲。他說:
「嬉戲重寫了心理上的關心焦點順序,讓人們有機會創造對自己有意義的種種象徵。對小孩來說,要真的有所轉圜變化,投入嬉戲乃絕對必要之事,但對成人而言……….嬉戲卻很可能是個被遺忘的藝術。」
事實上,嬉戲對我而言,這陣子以來…… 正好是我自己對生活的定義。
親愛的朋友,人生就像一座偌大的遊樂場,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