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 - 記憶的永恆  / 超現實主義 )
任何一件事情總有兩極 , 如果你細心體會 ! 它出現在你生活一切行住坐臥間

我近來正是如此 ; 一塲心靈徹底翻攪的 "天堂鳥創作之旅 " , 使得內心情感沸沸揚揚,顯露於外之時, 對於接觸到的人事則極為敏感 , 頗有一觸即發的可能 !  我看到我的喜怒哀樂相當彰顯 , 心中猶如一個能量火球 , 遇怒之時則咆 , 遇樂之時則歡 , 遇碌之時則勇 !!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心靈經驗 ; 而當絢爛的火花綻放之後 , 看到的是寧靜的黑夜 ......... 



動則思靜似乎是恆常不變的道理 ! 時間不一定等於距離 !!

連續多日與不同的新朋友和老朋友見面吃飯 ;老朋友見面的時間距離上次聚會已是近兩年的事 , 彷彿昨日然在飯談之中 ;  而新朋友初次見面, 熟悉如同認識已久 ,  感覺就像一位和藹親切的長輩 !  這樣的感覺很有意思 , 光陰的故事不再是一直線的延伸 , 而所有的因緣和合是片面性的展開 , 猶如鱗片交疊 , 某些部份交集重疊 , 某些部份永遠也接觸不到 , 就像某些.....看不到或看得到的答案  


      ( 極簡主義作品 , 作者不詳 , 水與火的交容 )

於是 , 極度簡化思維成為我現在的渴望 !

禪宗裡一句名言 : 一切惟心造 !  那麼一切若為心造 , 有些事情是我們的自心造就出來的幻象, 既可幻化為真 ,  必可使其謝滅 , 讓自己的心靈掌控一切使其免於痛苦或煩惱 , 我想要這麼做 , 我也決定這麼做 !!


  ( 極簡主義作品  印象 )

所謂極簡主義所表達的概念 , 則是能不說的即不說 , 不說的同時 , 即說明著一切
西洋繪畫中的「極簡主義」自一九六O年代發展以來,其間雖然歷經多重轉折和演化,但無論在繪畫、雕刻、建築、公共藝術、音樂或其他領域上,「極簡主義」的身影都無所不在,並且深深影響著當代人類的思維模式和生活形態。

「極簡主義」與「禪畫」雖然在思想與文化背景上有極大的差異,但「極簡主義」的理念與中國「禪畫」的精神在某些方面有著類似之處;

中國「禪畫」自興起以來亦對後世的藝術創作及人們的生活也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到現在仍舊受到世人的重視,反映著生活在過度物質文明化的現代人,內心渴望質樸、追求簡約的心情。

1503271225.jpg
原本寫這篇文之前心中有相當多的感觸 ,
然而卻突然覺得 ...... 沒什麼好說了 ( 遂把一些內文刪除)
只想要倘佯在青青的草原上, 吹著徐徐的涼風 .......做個美麗的白日夢 !

什麼都不想說 , 什麼都不值得說  ........
簡單思考, 簡單生活 , 即是藝術 !!

****************************************
後記 : 
一位熱心的格友點出文中紅色這張作品為抽象派藝術家羅斯科作品, 關於極簡主義所表達的精神意義,可從這位作家的創作理念闡述而來 , 相對於現代壓力繁忙緊湊道德規範束縛的我們, 是否獲得一些啟發 ?!

 

 

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是現代藝術史中一位非常杰出的抽象畫家。他在抽象繪畫中注入的強烈的精神成分卻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在他成熟期的繪畫作品中,經常可以見到兩三個色彩明亮、邊緣柔和、微微發光的矩形色塊,它們毫無重量感地排列在一起,如同一種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畫布上空。簡練、單純,但卻磁力般地將人深深吸引。
 

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情緒化的抽象藝術形式,其作品的特征是對色彩、形狀、平衡、深度、構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嚴格關注。

不過他不願意人們僅從這些方面來理解他的繪畫。
只要一個畫家畫得好,他畫什麼都無關緊要。好作品是純粹的,它與任何東西都無關。

羅斯科的目標是走出繪畫,全身心地投入靈魂深處 他拒絕談論他的技術,憤怒地否認自己是一個色彩畫家,並極力地使觀眾看到潛藏在畫布下面的悲劇。在他的畫面上我們看到的是有邊緣的幾何形體,但感覺到的卻是由微妙色彩對比所輻射出的情緒,他是在通過幾何本身來掙脫幾何的控制,如同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命運中擺脫命運

 

 

 

 

 

的確是這樣,欣賞羅斯科的作品會讓人感覺置身于他所營造的精神空間而不是陳列其作品的現實空間裡。

這在他晚年為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天主教堂設計的十四幅油畫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禮拜堂是供人沉思冥想之用的,為此羅斯科放棄了早
些年鮮亮的色彩,而是采用深棕、紫紅和黑色,使畫面上形與色的差別更加微妙而敏感,用以表現人類境遇的永恆和悲哀。

歷史學家
Robert Rosenblum談到這件作品時說︰西方宗教藝術傳統在這一刻仿佛最終失去了它敘事的復雜性和所有肉體的形象,只給我們 留下無盡的黑暗和強迫性的存在,讓人在擁有一切或者一無所有之間做出最後的選擇而這所教堂的創建人之一Dominique de Menil 則說︰這組作品喚起了宇宙中的神秘物質,它訴說了我們終將腐爛的悲劇,以及上帝無法忍受的靜謐。”1970年,當羅斯科因病痛折磨而自殺去世後,這所教堂就被命名為羅斯科教堂(ROTHKO CHAMPEL)。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全世界關心和平、自由、社會公正的人們所熱切響往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