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開始對原住民有了興趣 , 實在是我向來也很有原民性格, 於是參加了社大的原民社團. 兩個禮拜前首次到部落參訪,到了武界部落與清流部落, 新鮮之餘也發掘了許多故事,本想在這裡另闢一個原民故事的專欄, 熱情滿滿之下選了張惠妹新專輯的歌想來當背景音樂,甚至挑了過去的一則寫到前單位原住民首長的文章來當緣起, 熟料.......
有誰跟我一樣覺得阿妹的歌具有 " 魔力 " ? 當下就被她的磁性歌聲拉到另一個時空了, 悲傷之餘換了喜多郎的音樂風之聲, 這下子更飄到遙遠的前世今生啦!
好不容易回神過來, 我發現原住民的故事也忘得差不多了! 旅行的感動記憶可是會被時間沖走的, 趁還有一點支離破碎的記憶,不如再來寫隻字片語吧!
x x x
為什麼會有原住民?我知道這個問題超蠢!但是人類早期不就是原住民嗎?從原始人進入到原民社會,再進入到文明的現代,多久以前就已經差別不大了,那麼我們現代人究竟如何看待原民社會,這是我覺得好奇的地方。我覺得可能就是都市人和鄉下人不太一樣吧!西方人和東方人不一樣吧!
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可能快樂的程度不一樣,痛苦的程度也不太一樣,在原民社會裡,保留著我們祖先生活的年代的特質,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讓人感覺到坐時光機回到從前,看到過去的自己。
(清流部落-- 黃金稻穗田)
清流部落 – 賽德克族的故事
來到這裡,民宿主人馬姮巴萬,首先就是請大家看前面這段「賽德克巴萊」五分鐘精華板短片,相信每個人都看過這部電影,當我再看一次時,忍不住也濕了眼眶,她說:歡迎大家來到清流部落,我是賽德克巴萊這部影片主角莫那魯道唯一的後裔,我叫馬姮巴萬。
接下來我們彷彿就時光倒流,回到那個時代的情境裡了,馬姮不斷又不斷的訴說著她家的故事,不只一次說著她重建家園的願景,重建賽德克文化。
【清流部落居民均屬賽德克族Seeding, 族人雖自稱Seediq Bale,亦即「真正的人」、「內山的人」。日人治台後,因長期不堪日人奴役暴政,旋於1930年10月27日發動「霧社事件」,震驚國際,後抗日族人遭受屠殺,日人復將僅存的「餘生者」298名,於1931年5月6日強制迫遷於此(清流部落)。迫遷之初,族人因水土不服,或遭殖民統治者的趕盡殺絕,截至1937年僅230人,如此瀕臨滅族之浩劫,先人身處心疲之際,猶能忍辱負重,茹苦含辛開荒墾地,以維繫該族尚存一襲身計。】(資料來源:清流部落餘生紀念館)
(馬姮巴萬-莫那)
馬紅·莫那,是莫那魯道長女。事件發生後,丈夫與子女全死在戰爭中。由於她的長兄達多莫那率領族人在馬赫坡岩窟堅持奮戰,日人計窮,逼馬紅莫那攜酒前往勸降,其兄不降但喝完所攜酒後,從容自殺。她也是莫那魯道家族事件後唯一生還者,因思念家人痛不欲生,在保護蕃收容所及移居川中島後,數度上吊自殺皆倖獲救。後領養張呈妹為女並招劉宗仁為女婿,子孫繁衍。後以65高齡辭世。戰後時期改漢名張秀妹,因此在褒揚令中,提到莫那·魯道為「張老」。
我們這位朋友馬姮,就是所領養張呈妹的女兒。她激動的回憶賽德克巴萊電影拍攝的那段時間,她說:「我不只一次得罵魏德聖,罵所有劇組的人,她把我們的先人演得太血腥殘暴了,事實上他們不是那種人」她說那陣子大家都覺得她太激動了,那不過是在演小說裡的一部戲,可是她不接受這樣的說法,因此她在這部片子上演之後,離開她居住平地三十多年的家,回到清流部落裡要整頓這個賽德克族的文化。她說她過去平靜生活五十多年,安逸而平順,因為這部電影激發了她血液裡流著祖靈的血。
夜裡, 我們為在爐火旁, 馬姮訴說著她想要如何整頓這個家園, 她說現在賽德克族只剩下幾百戶人家, 她不想要族人的文化日漸消失, 部落裡的耆老一個一個老死去, 傳統的編織已經沒有甚麼人會做,她已經跟相關單位申請補助, 明年計畫要擴展這個清流部落,辦理各項活動, 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賽德克文化, 同時帶動這裡的居民也認識自己的祖先文化, 希望你們回去也能帶出這裡的訊息, 讓我們一起努力!
( 說真得, 我突然感覺到這畫面蠻像某個起義前的秘密會議, 同行的人有著專家學者, 都是對原住民文化很有鑽研興趣的人, 大家熱心聆聽討論著, 我則為這個女人感到某些敬畏與感動!)
據說族裡的耆老真得是少之又少了, 這是僅存幾位還懂得傳統織法的婦女了.
右邊這位就是莫那魯道家族事件後唯一生還者所領養的女兒張呈妹, 也是馬姮巴萬的母親
馬姮民宿的家中布置著蠻多賽德克巴萊的場景海報
.....................
賽德克紋面勇士~ 畢夫布乎克 (Pihu puhuk )
畢夫布乎克
畢夫是這次教大家射箭的賽德克人, 我在剛到這裡的一大早就遇到他了, 那時不知道他是何方人物?只覺得這個紋面人很特別, 他和馬姮有著共同的特質,似乎也有著滿腔熱血, 言語間也是要拯救族人走出自己的文化似的, 他說他要選總統!?不能讓那些政治人物亂搞, 族裡的人要能夠自己作主(剛開始我真得把他當作偏執狂之類的)
然而他有個小地方讓我十分詫異, 走在路上聊著聊著, 突然彎下腰去撿垃圾, 我感到好訝異, 這種畫面似乎只有在學校裡校長才會做的事, 他撿起垃圾拿在手上一邊自然而然的聊著, 我說您看到垃圾都會撿喔?(事實上我可能眼睛裡都看不到垃圾), 他說當然啊, 要教育族裡的人都要有這種習慣, 凡事都要從小地方做起
畢夫雖然一開始讓我感覺言語怪異(後來才知道是要選原民立委), 他說他有一天祖靈託夢給他, 使他整個人生觀改變, 事實上他有相當多的國家級侍衛經驗, 據說過去曾是總統身邊寺衛,做過海防部守衛人員, 難人可貴的是, 他是個非常幽默風趣, 講話能夠引經據典, 事實上是相當有智慧的人, 拿起弓與箭, 他說:
「你左手拿的這把弓, 就像家裡的先生, 右手舉的這支箭, 就像太太, 夫妻之間必須同心協力, 中間這個頂住的地方就像你們的孩子,你要握緊他保護他」他說:「你們一家人同心協力對著箭靶目標,放手齊出,勢在必得!」
我被他講得又是夫又是妻的, 感覺挺有勁的, 於是我狠狠朝眼前那頭頭山豬目標射去!.......生平第一次拿弓拿箭, 還真被我射中豬肚呢!
一場賽德克巴萊的巡禮, 一段清流部落之憇
我看到一個堅強的女人, 一個智慧的勇士
一段歷史的記憶重現 一方山林之間優游自跢的賽德克人
他們沒有甚麼煩惱啊, 事實上他們連祖先的故事都記不太多了
這裡的居民很少,自給自足,不太有包袱, 若不是那個賽德克女人馬姮回來挑起他們的共同記憶
是否他們一生一世也就如此安然度過......
賽德克文化的延續? 他們的感覺是甚麼?年輕的賽德克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可有憧憬?
後記:我在那個晚上飯後踱步在巷弄小道間, 晚上七點多, 在活動廣場的轉角處看到一位約小六或國一的男孩,獨自坐在柱子旁邊, 我說:弟弟, 你一個人坐在這裡做甚麼呢?他說, 沒有啊!休息, 想事情.
(喔!這個年紀的孩子, 不是都開始在划手機玩線上遊戲了嗎?..................................)
( 下則故事:傳說中驍勇者 布農族 )